蹦蹦跳跳的兔兔是最萌的生肖,傳統藥材里帶“兔”的也不少: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溫補藥材“兔丘”(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Lam.有平補腎、肝、脾之效??捎糜谀I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宮冷不孕、目暗便溏等癥)和“兔子腸”(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四大南藥”之一,與人參齊名。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之效,可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等),清熱解毒良藥“兔耳風”(又名“一支香”,光葉兔兒風 Ainsliaea glabra Hemsl.的全草,有養陰清肺、祛瘀止血之效,可用于肺癆咯血、跌打損傷等)和“兔子毛”(又名“兔毛蒿”,基源為線葉菊Filifoliumsibiricum(L.)Kitam.[Tanacetum sibiricum L.]的全草,有清熱解毒、安神調經之效,可用于高熱、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癰腫瘡瘍等癥)以及解毒消腫、活血止血的“兔子草”(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有涼血、散瘀、通經、清熱、解毒、止癢、驅蟲、消脹等功效,也是西餐常用香料,可用于外感發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癥瘕,癰腫瘡毒,牙疳等)之外,還有一味名字軟萌可愛的藥材——“兔耳草”。
今年是有兩個二月的閏年。有趣的是,“兔耳草”也不止一種——確切地說,藥典收錄的兔耳草有三種。以至于很多網文(包括度娘)也被弄得暈頭轉向,把功效和用法張冠李戴的不在少數。為了安全用藥,咱們今天就來好好捋順捋順這老哥仨的兔耳朵。
兔耳草,又名洪連、藏黃連
正式名稱為“兔耳草”的中藥材,是一味常用的藏藥——洪連。它味苦、性寒,清熱消炎效果拔群,故俗稱“藏黃連”。
當然,兔耳草跟毛茛科的黃連不是親戚,其植物基源為玄參科兔耳草屬植物兔耳草(Lagotis glauca Gaertn.)、大萼兔耳草(Lagotis clarkei Hook. f.)、全緣兔耳草(Lagotis integra W. W. Smith)、圓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Batalin)、短管兔耳草/短筒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全草或根。藏藥也使用革葉兔耳草(Lagotisalutacea)、短穗兔耳草(Lagotisbrachystachya)、云南兔耳草(Lagotisyunnanensis)、大筒兔耳草(Lagotismacrosiphon)和紫葉兔耳草(Lagotispraecox)等同屬植物。
兔耳草得名于其肉質的葉片,它的嫩葉邊緣卷曲,貼地簇生的嫩葉表面還有一層細毛,遠看猶如一只趴在山坡上的野兔。不過這種軟萌的外形只維持到夏天,初秋開始抽莖。兔耳草只有一根花莖,能長到一尺來高,頂端只有一個層層疊疊的穗狀或頭狀花序,開管狀的藍色、紫色、白色小花(也有少數開黃色或紅色花的品種),故又得名“兔耳一枝箭”或“一枝箭”(見《綱目拾遺》、《百草鏡》)。藥用的話最好在7-9月抽穗前采收。
高山坡地上的兔耳草多匍匐生長
兔耳草屬植物共有 30 余種,我國發現了 17 種。
該屬植物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鄰地區,中亞、堪察加半島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等地,大部分種群集中分布于喜馬拉雅、帕米爾、喀拉昆侖、祁連山和橫斷山脈等地區。
在我國多見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的高海拔山地,生長在灌木隙地、高山針葉林下、砂石坡地和高山草甸上。
傳統醫學認為兔耳草入心、肺、肝經,有清熱解毒、降壓、調經之效,可用于急慢性肝炎、腎炎、肺膿腫、肺癆咳嗽、高血壓、乳腺癌、月經不調、全身發熱、濕熱瀉痢、動脈粥樣硬化、霍亂、傷寒、黃疸、目赤、綜合性毒物中毒等癥??杉鍦珒确?、研末吞服或浸酒飲服,全草干品用量10-15克;干根用量1-6克,鮮根用量5-10克。亦可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兔耳草可單方或配伍其他藥材使用,常用復方有:
兔耳草屬的花冠呈管狀
花序呈穗狀或頭狀
①治乳腺癌:兔耳草鮮根三、四條(約6-9克),洗凈搗爛,加適量燒酒浸泡。飲酒,1日內分3次服。其渣敷患處,并取葉,酒浸覆上。(《全國中草藥匯編》)
②治心臟病水腫:兔耳草15克,夏枯草、黃精各9克,唇香草3克。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注意:風寒感冒、脾胃虛寒者及生理期女性、孕產婦不宜。
短管兔耳草又名短筒兔耳草
藏醫認為它藥效最佳
含有兔耳草的常用中成藥(藏藥)有以下四種:
1)十五味賽爾斗丸:清熱退黃、利膽排石,用于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膽總管結石、膽囊炎及膽石癥。
主要成分:印度獐牙菜、火硝、洪連、小檗皮、金腰草、角茴香、訶子、金精石、唐古特烏頭、五靈脂、黑冰片、川木香、石榴子、波棱瓜子、矮叢鳳毛菊。
2)九味石灰華散:止咳安神、清熱解毒,用于高熱煩躁、小兒肺炎、咳嗽。
主要成分:石灰華、紅花、牛黃、紅景天、榜嘎、甘草(去皮)、高山辣根菜、檀香、洪連。
3)二十味疏肝膠囊:清熱利濕、化瘀散結、疏肝理脾,用于治療肝膽濕熱、氣滯血瘀引起的脅痛脘脹。
主要成分:印度獐牙菜、訶子、毛訶子、洪連、甘青烏頭、銅灰、渣馴膏、水柏枝、綠絨蒿、西紅花、甘青青蘭、白花秦艽、松石、石榴、止瀉木子、紅花、余甘子、塞北紫堇、芫荽、波棱瓜子。
4)十三味榜嘎散:清熱解毒、涼肝利膽,可用于膽囊炎、黃疸型肝炎、熱性“赤巴”病。
主要成分:榜嘎、波棱瓜子、秦艽花、印度獐牙菜、巴夏嘎、苦荬菜、洪連、小檗皮、節裂角茴香、金腰草、人工牛黃、紅花、止瀉木子。
短穗兔耳草
藥理學研究表明,兔耳草屬植物含有黃酮類、環烯醚萜苷類、苯丙素苷類、甾體類、三萜類等活性成分,多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抗菌、抗腫瘤、抗肝損傷、抗炎、抗痛風等作用,此外,還具有促進潰瘍愈合、調節免疫、降糖、降脂、鎮靜等多種生物活性。
兔耳草屬植物在藏醫藥體系中應用廣泛,被視為常用的上品藥材,且在多種方劑中作為主藥,尤其常用于肝膽疾病的臨床治療。藏醫藥多用兔耳草屬植物治療“赤巴病”。赤巴病是藏醫三因學說“隆、赤巴、培根”之一,為飲食不當,消化不良,情緒不穩等原因所導致的肝、膽不適并延及全身的癥狀。
但目前兔耳草屬藥用植物的研究報道較少,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革葉兔耳草、短穗兔耳草、短管兔耳草、圓穗兔耳草和云南兔耳草的藥理和化學成分方面。在藥用兔耳草屬植物的加工、臨床應用標準化方面,仍有很多欠缺。
2015年版中國藥典、《衛生部藥品標準( 藏藥第一冊) 》、《藏藥標準》( 六省區) 、《云南省藥品標準》( 1996) 、《青海省藏藥標準》( 1992) 等標準都收錄了兔耳草,但現有標準均未收載圓穗兔耳草及短穗兔耳草。
目前市售及臨床使用的兔耳草基原以全緣兔耳草、圓穗兔耳草、短管兔耳草 /短筒兔耳草居多,其他基原使用較少,使用頻率為全緣兔耳草>圓穗兔耳草>短管兔耳草。
藏醫認為短管兔耳草藥效最佳,藥理學研究也證實其抗癌效果較為突出,但其天然資源已趨近衰竭。而療效接近短管兔耳草的圓穗兔耳草數量也在逐年下降?,F以資源蘊藏量最多、價格較低的全緣兔耳草占市場主導。
全緣兔耳草最常見,當前市場主流
很多網文經常把另一種“兔耳草”——蘭科植物龍頭蘭(Pecteilissusannae (L.) Rafin.)和上文介紹的“洪連”弄混。
龍頭蘭除了兔耳草這個俗稱,還有和氣草、白蝶草、白蝶蘭、(鵝毛)白蝶花、土玉竹等別名。
它分布于我國云貴川、兩廣、海南和福建等省份,及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緬甸等國的山坡林下、溝邊或草坡。龍頭蘭是著名的觀賞植物,素雅的蝶形白色花冠加上濃郁的香氣,使其在花卉市場上備受歡迎。
它在我國西南地區民間也是一位常用的補藥,多以其塊根入藥,還可以煲湯。傳統醫學認為它味甘、性微溫,有溫腎壯陽效果,多用于腎虛腰痛、陽痿、遺精、滑精、寒疝、水腫、脾胃虛弱等癥。亦可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子癰(睪丸及附睪的感染性疾?。?。
常用方劑有:
著名觀賞植物龍頭蘭
在云南等地也有兔耳草的俗名
①治腎虛腰痛,陽痿,遺精,滑精:
(一)兔耳草五錢(五對),雞腎參五錢(五對),淫羊藿二錢。共研末,加適量豬油、紅糖蒸食。忌鹽。
(二)兔耳草五錢,淫羊藿、仙茅各三錢。泡酒服。
(三)補骨脂三錢,兔耳草五錢,枸杞子五錢,豬腰(去筋)一對。前三味焙脆研末,蒸豬腰吃。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寒疝:兔耳草五錢(六到十對),小果上葉三錢,素珠果根三錢。水煎服,紅糖為引,以荔枝核七個研末送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龍頭蘭根又名土玉竹
這兩種藥材相對來說比較冷門,大家最熟悉的“兔耳草”恐怕還是春、秋兩季最常見的高顏值野花——堇菜科植物紫花地?。╒iola philippicaCav.),又名野堇菜、堇堇菜、光瓣堇菜、地丁草、箭頭草、鏵頭草、犁頭草等,“兔耳草”也是它常用的俗名。
它全草皆可入藥(或只用根),干鮮皆宜,口服外用皆可。傳統醫學認為它味苦、辛,無毒,性寒,入心、肝經。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口服多用于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可用于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丹毒等??诜鍦昧浚ǜ善罚?5-30克(大劑量可用至40 - 50克),亦可入丸、散,鮮品倍之(單方大劑量可用至120-150克);外用鮮品適量,洗凈搗敷患處。紫花地丁的嫩莖葉(不怕苦也可以連根一起吃,清熱解毒效果更好;鮮花還可以擺盤)還可作為野菜食用。
它分布十分廣泛,在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臺灣各省都很常見,俄羅斯遠東、朝鮮半島和日本也有分布。通常成片生長在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水邊或灌叢中,尤喜陰涼濕潤處。
紫花地丁在中醫臨床中可單方使用,但多用復方,如:凡各種疔毒癰瘡、紅腫熱痛者,可單用鮮品搗汁服,并用藥渣敷患處;或與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若氣血虧虛者,可加當歸、黃芪;若濕熱凝結、骨癰疼痛高腫者,可與茯苓、車前子、金銀花、牛膝同用,以達利濕清熱之效。凡頸項瘰疬結核者,可與夏枯草、玄參、貝母、牡蠣配伍,以散結消腫。
常用方劑有:
藥食兩用的紫花地丁也別名兔耳草
①治喉痹:箭頭草葉(即紫花地丁葉),研,入醬少許,筆蘸入喉中,吐。(《普濟方》)
②治疔腫瘡毒: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勻涂患處。(《千金方》)
③治各種疔毒,癰瘡疔腫,局部紅腫熱痛,或發熱,舌紅脈數者:金銀花20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15克,野菊花15克。先水煎,后加無灰酒半盞(注:無灰酒即不加石灰的酒。古人在酒內加石灰以防酒變酸,但石灰能聚痰,故藥用必須是無灰酒);藥渣再加如法煎服,蓋被取汗?,F代常用于治療多發性癤腫、乳腺炎等多種感染性疾病屬熱毒者。(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④治乳吹并一切毒(即乳腺炎和各類腫毒):黃花地?。雌压ⅲ?、紫花地丁各240克。以長流水洗凈,用水煎汁去渣,又成膏攤貼。(地丁膏《惠直堂經驗方》)
紫花地丁作為觀賞植物很有人氣
⑤治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15克,酒送下。(《乾坤生意秘韞》)
⑥治癰疽惡瘡:用紫花地?。ㄟB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本草綱目》)
⑦治一切惡瘡:紫花地丁根,曬干,以罐盛,燒煙,對瘡熏之,出黃水,取盡愈。(《衛生易簡方》)
⑧治癰疽發背:紫花地丁草,三伏時收,以白面和成,鹽醋浸一夜,貼之。(《孫天仁集效方》)
⑨治腸癰:鏵頭草、紅藤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⑩治實熱腸癰下血:鮮紫花地丁40-50克(或干品25-40克),和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紫花地丁常連片
生長在陰涼濕潤的洼地
?治惡瘡疔毒,紅腫疼痛:鮮鏵頭草,搗爛外敷。(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治一切化膿性感染、淋巴結核:
(一)紫花地丁、蒲公英、半邊蓮各25克,水煎服,藥渣外敷患處。
(二)鮮紫花地丁、鮮野菊花各100克,共搗汁,分二次服,藥渣外敷。
(三)鮮紫花地丁、鮮芙蓉花各等量,加鹽少許,共搗敷患處;同時以鮮紫花地丁100-150克水煎服。
(江蘇《中草藥手冊》)
?治腸炎、痢疾:紫花地丁、紅藤各50克,螞蟻草100克,黃芩15克,水煎服。(江蘇《中草藥手冊》)
?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參、車前草各25克,海金沙100克,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連服數日。(江蘇《中草藥手冊》)
注意:陰疽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豆科植物米口袋,又名甜地丁
很多民族醫藥也常用到紫花地?。ㄈ萑胨帲?,如:
蒙藥稱之為“吉斯-地格達”、“寶日尼勒-地格達”或“尼勒其其格”,口服主治“協日”?。ㄅK腑熱病,多與肝膽有關)和心、血“赫依”熱,癥見黃疸、肝火、膽熱、風火赤眼、目翳等;外用治跌打損傷、瘰疬,疔腫瘡毒、蛇蟲咬傷(參見《蒙植藥志》)。
苗藥稱之為 Vobheebkabnieb(窩灰卡那),可治熱經頭痛發燒、面紅、大汗、無名腫毒、毒蛇咬傷(參見《苗藥集》)。
畬藥用于癰癤、乳腺炎、咽炎、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眼結膜炎、腸炎、毒蛇咬傷等(參見《畬醫藥》、《滇省志》)。
侗藥稱 Mal mac keip/Mal loc tieec(罵麻剃/罵洛鐵,多用于忍卡(中耳炎)和耿甚(瘡癤)(參見《侗醫學》)。
佤藥稱“日島舌”,主治急性黃疸型肝炎、結膜炎、喉炎、乳腺炎、癰疽腫毒等(參見《滇藥錄》、《滇省志》)。
傈僳藥稱之為“阿拉克俄”,用于急性結膜炎、咽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腮腺炎、燙傷、疔癰、疔瘡、毒蛇咬傷等(參見《怒江藥》)。
普米藥稱“耳子司”或“耳子可”,主治毒蛇咬傷、疔瘡、乳腺炎、腸炎、急性結膜炎、黃疸、淋濁、目赤生翳、痛經、產后瘀血等(參見《滇藥錄》)。
罌粟科紫堇屬植物俗稱苦地丁
也常與紫花地丁混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古方和民間驗方對紫花地丁及堇菜科堇菜屬的其他植物,甜地?。ǘ箍泼卓诖鼘伲?,苦地?。ɡ浰诳谱陷缹伲┠酥劣谶h志科遠志屬和龍膽科龍膽屬的華南龍膽往往統稱為“地丁”而不做區分,導致普遍的錯用、混用現象。
令人尷尬的是,最先對紫花地丁植物基源進行詳盡的本草考證的是日本學者。1918 年以前有關紫花地丁拉丁名考證多出自日本學者。直到20世紀40年代,國內外學者關于紫花地丁植物基原的拉丁名引用多沿用早期日本學者的考證結果。直到1959年以后,我國學者對于紫花地丁藥材的考證觀點才逐漸統一為堇菜科堇菜屬紫花地丁。
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紫花地丁富含有機酸、黃酮及其甙類、酚性成分、糖類、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質、皂甙、植物甾醇、鞣質等十余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病毒和抗腫瘤等作用。它也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健康食材,每100克干物質中含有蛋白質 29.27克,可溶性糖 2.38克,氨基酸 33.95毫克及多種維生素。每 1克紫花地丁干品中含鐵 354.8微克、錳 30.3微克、銅 22.2微克、鋅 55.8微克、鋇 11.3微克、鍶 87.3微克、鉻 69.0微克、鉬 60.0微克、鈷 9.7微克、鈣 3.9微克。
紫花地丁幼苗及嫩莖葉可供涼拌、炒食、蒸食,亦可做餡;干品可煲湯或煮粥食用。如下:
華南龍膽在民間也常作為地丁草使用
1、地丁粥
原料:紫花地?。ǜ善罚?5克,粳米50克。
制法:紫花地丁洗凈入鍋,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用旺火煮沸,轉小火熬煮成稀粥即可,可加少許糖調味?;蛴米匣ǖ囟∧廴~200克(可加等量蒲公英嫩葉)去雜洗凈,焯水后過涼,瀝干,切碎;加入白粥中煮2-3分鐘,加少許糖食用。
2、紫花地丁炒蛋
原料:紫花地丁350克,雞蛋3個,蒜4瓣,生抽、淀粉、油、香油、糖、鹽各適量。
制法:紫花地丁去雜洗凈,焯水后用清水浸泡 3分鐘,瀝干;雞蛋打散;蒜切末;熱鍋下油,先下蛋液攤勻,凝固后撈入碗中待用;鍋內留油,燒至六成熱,下入蒜末爆香;下入紫花地丁翻炒片刻,加適量鹽、糖炒勻;下入雞蛋炒碎,勾薄芡,出鍋點少許香油即可。
3、紫花地丁拌豆腐皮
原料:紫花地丁200克,干豆腐皮一張(約65克),鹽、蠔油、香油各適量。
制法:紫花地丁去雜洗凈,焯水后用清水浸泡3分鐘,擠干水分,切碎;干豆腐皮用40度左右的溫水泡發后,切絲;將紫花地丁和豆腐皮放入盆中,加適量鹽、蠔油和香油拌勻即可(可用其鮮花擺盤裝飾)。
4、紫花地丁麥飯
原料:紫花地丁300克,五花肉100克,蒜苗2根,姜3片,面粉、料酒、豆瓣醬、油、鹽各適量。
制法:紫花地丁去雜洗凈,用鹽水浸泡10分鐘,撈出瀝干(保持表面濕潤);盆中放入面粉,將紫花地丁分批放入,使其均勻粘上面粉;籠屜內鋪好打濕的籠布,將裹好面粉的菜葉松松鋪滿,上鍋蒸3-5分鐘,關火盛入盆內;五花肉、姜、蒜苗切末;熱鍋下油,先下豆瓣醬煸香,下入肉末煸炒片刻,依次下入姜末、料酒、蒜苗翻炒均勻;將炒好的配料倒入盆內,拌勻即可。
5、紫花地丁蒸菜
原料:紫花地丁300克,蒜4瓣,剁椒、生抽各1勺,面粉、油、香油、糖、鹽各適量。
制法:紫花地丁去雜洗凈,用鹽水浸泡10分鐘,撈出瀝干,加少許油拌勻;盆中放入面粉,將紫花地丁分批放入,使其均勻粘上面粉;籠屜內鋪好打濕的籠布,將裹好面粉的菜葉松松鋪滿,上鍋蒸3-5分鐘,關火盛入盆內;蒜搗成泥,放入碗中,加剁椒、生抽、糖、鹽調勻,將料汁倒入盆中,點幾滴香油即可。
紫花地丁正品標準像